位列2020中国财经类大学学术排名自然科学第4位和社会科学第7位、工程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%、计算机学科首次跻身软科“世界一流学科”榜单、12门课程入选国家一流课程,位列山东省属本科高校首位和全国财经类大学第3位、应用经济学进入2020软科中国好学科排名前10%……这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形势之下,山东财经大学(以下简称山财大)交出的一份发展答卷。
回眸“十三五”的5年间,合并组建于2011年的山财大与时代同行,向深处改革,紧扣学校第一次党代会提出的“全面建成全国一流财经特色名校”的奋斗目标,善作善成,久久为功,用创新和追求描绘了精彩画卷,被誉为“财经高校的黑马”。
在综合改革上“挥毫”
2016年8月,学校制定了《关于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内涵发展的若干意见》,目前各项任务均已完成。作为省试点高校之一,出台了《取消二级学院行政级别改革方案(试行)》,以点带面推进改革,形成了“上下协同”的新机制。新设立党委教师工作部、合作发展处、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等,成立“一带一路”经济发展研究中心、中国艺术金融研究院、乡村振兴研究院、山东儒商文化研究院、齐鲁企业发展研究院等多个教学科研机构,成效日益显现。
学校积极探索专业教师分类管理机制。根据不同类型教师岗位职责和职业生涯不同阶段,弱化单一量化指标,关注个体差异,设置教学为主型、教学科研并重型、科研为主型三类教师岗位,分类制定岗位职责,分类进行考核评价,分类实施岗位聘用。
学校努力推进职员制改革落实落地。根据上级要求,制定了《职员制实施办法(试行)》,对管理人员实行教育职员制,设置梯次合理的职级,使管理人员的收入与工作业绩、岗位和任职年限相关联,畅通晋升通道。制定了《新聘期岗位聘用工作实施意见》,突出向教师岗位倾斜,确定各系列各类各级岗位数量,兼顾公平和效率,确保基本薪酬福利持续增长。这一举措,走在全省高校前列。
学校“善做减法”,5年来逐步压缩本科生招生规模,不断进行专业动态调整,先后撤销停招国际政治等15个专业,增设了精算学、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、大数据应用与管理等专业。积极进行校区资源优化和布局调整,经过近3年的不懈努力,完成圣井主校区一期工程并交付使用,校区总数由4个减为3个。“减法”效益初显,“反弹琵琶”见效。
在学科建设上“泼墨”
2016年10月,学校出台了《一流学科建设方案》,以4年为一个周期,设高峰学科、高原学科、培育学科三类建设项目,分别创建国内一流、省内一流和新兴交叉学科。2016年以来,应用经济学、管理科学与工程、工商管理先后被认定为山东省一流学科立项建设学科。2017年12月,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,学校的应用经济学与工商管理两个一级学科为B+档,管理科学与工程、公共管理为B-档,成为山东省仅有的拥有B档以上经管学科的省属高校,整体学科实力进入全国财经类高校前10名。
5年来,学校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6项,其中重点或重大项目10余项,在山东高校名列前茅。5年间,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87项,其中一等奖12项。多名教授的论文在《中国社会科学》《经济研究》等高层次期刊发表。8名教授当选新一届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,其中,校长赵忠秀教授担任经济与贸易类专业主任委员。
在2018软科中国好学科排名中,学校的应用经济学科在137所大学中位列第26位,进入前10%。2019年,应用经济学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“高峰计划”建设行列;同年底,入选国家一流专业13个,列山东省属高校第3位。在日前发布的2020软科中国好学科排名中,学校有8个学科上榜。
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上“润色”
学校始终秉承“理性人才观”,制定实施《特聘岗位管理办法》,面向校内外设立“领军人才”“卓越人才”“特聘教授”三类特聘岗位,按照同类同标准同薪酬,做好人才遴选工作,破解了相关难题,增强了高层次人才的稳定性和吸引力。学校首创《预聘制教师岗位管理办法》,遴选校内外40岁以下优秀人才直接预聘为教授或副教授,设置专门岗位,实施专门管理,实行年薪待遇。
学校先后投入资金近亿元,实施了6个人才培养计划,即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、青年优秀人才支持计划、青年骨干教师境外研修重点支持计划、优势学科人才团队培育计划、优势学科人才团队孵化计划、青年博士学术专项支持计划等,为教师职业发展构筑了畅通的“立交桥”。
今年4月,学校一揽子建立山东省区块链金融重点实验室、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研究院、山东财经大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院等3个跨学科科研机构,推动学科交叉、协同创新,增强服务山东重大战略的能力。
在山财大,有一个不成文的理念,校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都要“围着人才转”。出生于1988年的刘海明博士2016年入职,现已经申请到一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和一项教育部门项目,2019年双喜临门,先入选“泰山学者”青年专家,年底又被晋升为教授。栽下梧桐树,引得凤凰来。2018年初,学校特别引进的彭红枫教授,受命担任了金融学院院长,先后被遴选为“泰山学者”岗位特聘教授,获得山东省金融高端人才奖励。今年8月,彭教授入选2020年度国家级别人才工程,获得国家“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”称号。
在创新创业教育上“重彩”
学校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推进综合改革的突破口,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。2015年以来,学校深入实施“三千计划”(进千村、千企业、千社区),鼓励学生深入基层,“经风雨、见世面、长才干”。5年来,全校共有6万余名学生参与组队实践,共组建实践团队8000余支,专业教师4300余人次参加指导,调研了5762个村庄、5730家企业和6230个社区。该做法入选全国高校社会实践案例,获得多项省级以上奖励。
2016年12月,山财大在“创青春”全国创业大赛上勇夺3项金奖,位居全国前列、山东高校首位;荣获全国财经院校创新创业大赛特等奖和一等奖,位居首位。2019年,学校获第五届中国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1项,是仅有入围全国总决赛并获银奖的财经类高校;获第六届“创青春”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山东省内仅有全国金奖。大学生创业园获评“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示范基地”。
在2018中国公办大学创业竞争力排行榜500强中,学校位列全国第33位、全国财经类高校第2位和山东省属高校首位。在2020年国家级别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,学校的138个项目立项,其中国家级别项目75项,立项数量创历史新高。
在开设会计学等7个创新实验班的基础上,学校组建了龙山荣誉学院,打造财经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“特区”。今年10月选拔了首届学生49人,其中研究生学术创新实验班9人,经济学科拔尖人才实验班20人,管理学科拔尖人才实验班20人。在人才培养上,将突出“厚基础、强能力、大视野、重交叉”,专门设计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,配备一流师资,着力培养财经领域的卓越管理者或科研工作者。
在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上“点睛”
学校党委提高政治站位,注重顶层设计,把方向、谋大局、定政策、抓重点,强化担当,有序推进内涵式发展。2018年,学校党委书记抓党建突破项目“党员积分管理考核研究”获上级部门资助,并在全省高校率先实行党员量化积分管理,被思政简报刊登。2019年,校党委获评山东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,为驻济省属本科高校仅有。今年6月,被省委组织部门列为党员分类管理试点两所高校之一。
学校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,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,配齐思政课教师,激活思政课堂,提高吸引力,消除“低头族”;建立了职务、职级“双线”晋升办法和保障激励机制,为辅导员队伍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发展平台;每年组织新疆籍等少数民族学生到青岛、威海等地参观,做到学习上帮扶、生活上关心、习俗上尊重。2019年初,金融学院入选“三全育人”综合改革试点院(系)。
学校大力开展“传承红色基因”教育活动。建立学校荣誉体系,塑造“最美教师”等系列典型人物。5年来,每年与校友企业合作举办“山东财经大学十件大事”评选活动;2018年,面向全国征集并完成发布了校歌《梦想花开》,设计推出了视觉形象识别系统(VI)。加强网络文化建设,评选了首届“十佳网站”。今年7月,成立了齐鲁红色文化研究中心;9月,校史馆正式建成开馆;11月,山东财经大学儒商文化研究院揭牌。
在改革攻坚上“运笔”
今年是学校确定的“改革攻坚年”,学校实施了9项攻坚行动。主要包括:学科冲A攻坚行动、引才制度改革攻坚行动、一流本科教育攻坚行动、科研攻关攻坚行动、绩效考核分配改革攻坚行动、流程再造攻坚行动、开放办学攻坚行动、主校区建设提升攻坚行动、资产及后勤管理绩效提升攻坚行动。对每一项攻坚行动,学校都明确了攻坚任务、攻坚目标、牵头领导、责任人和责任单位。比如学科冲A攻坚行动提出的攻坚任务有两项,一是迎接新一轮学科评估。提出要创新思路、紧贴指标、精准发力、深度挖掘,抓好联络对接,抓好组织调度,抓好资源整合,抓好数据支撑,集中优势力量,做好最后冲刺。二是强化一流学科建设。重点支持理论经济学、公共管理等学科申报新增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,支持部分学科申报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,做好省一流立项建设学科终期验收、绩效评价工作。
校党委书记王邵军表示:“‘十三五’收官在即,‘十四五’起航开局。站在新的起点上,我们将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,抢抓机遇,鼓足劲,谋新篇,开新局,加满油,把稳舵,一步一个脚印,聚精会神干事业,让全国一流财经特色名校的宏伟蓝图变现实、美好愿景变实景!”